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(2013年,深圳)

发布日期:
2014-02-27
出处:
中华消化杂志.2014,34(2):73-76.
摘要:

2008年,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组织了国内部分专家,结合国外文献,基于循证医学证据,讨论拟定了我国“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”,建议出台后,得到国内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同。现今时过5年,在消化性溃疡疾病诊断与治疗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,为使“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”与时俱进,特对其进行补充及更新。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(2013年,深圳),供临床医师参考。

展开

部分内容仅可在
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

阅读免费指南
发送到邮箱

收藏

分享

评论
提交评论
佐伊1990
2016.07.11
回复
感谢分享
i小壮
2016.01.16
回复
谢谢分享。
Je_ssie
2015.06.10
回复
赞一个,现在在整理PPI的药物临床试验,准备做了,先看指南。
倾听你的声音
2015.04.23
回复
赞一个!关于消化性溃疡的定义,作为临床医生的我们应了然于心,每次的指南或规范都会有其想要突出的重点或者侧重点,我们要看的就是这个方向。
liverdigestion
2014.06.10
回复
消化性溃疡的定义中有两点至关重要:1. 病变是黏膜被胃酸、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(可与其他溃疡界定,如胃癌,胃克罗恩病等);2.病变深度超过黏膜肌层(与糜烂鉴别,糜烂不超过黏膜肌层)。遗憾的是本规范的定义(消化性溃疡病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,黏膜发生的炎症反应与坏死性病变,病变深达黏膜肌层,其中以胃、十二指肠为最常见)中缺了这2点,其他病因所致的溃疡也可称为消化性溃疡,糜烂也可作为溃疡。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( 2011 年天津)的溃疡定义(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,主要病变是黏膜的局限性组织缺损、炎症与坏死性病变,深达黏膜肌层。病变是黏膜被胃酸、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,故称消化性溃疡)中提到了2点中的1点。中华消化杂志、众多消化病专家不能这样误导读者啊!
sojisubviolet
2014.04.11
回复
zhanyongbiao
2014.03.27
回复
不行,字太小
80年代
2014.03.26
回复
字太小了
you1986
2014.03.23
回复
这个好 谢谢
leslizy
2014.03.23
回复
学习了。谢谢!
查阅更多
置顶